哔哩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哔哩文学 > 本宫收的男替身 > 第3章 嫡公主与醇亲王

第3章 嫡公主与醇亲王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今日又是琐事缠身,亲力亲为的乏味日子。

朝堂之上,群臣依例呈报四方之地的政治风云、经济脉络、军事动向、法律条陈、文化繁荣、教育兴盛及民生琐碎,继而静待那几位备太子发表高见。

萧沁澜方自晨梦中醒来,匆匆洗漱完毕,便被鸾驾轻抬至此。

彼时心神尚在云端徘徊,眼帘半垂,欲睡还醒之间,又勉力分出一丝清明,聆听朝臣间的趣谈轶事。

放眼望去,前排六位备太子,皆身着彰显尊贵身份的紫袍,璀璨夺目。

紧随其后,四品及以上官员,则身着绯红官服;至于末席之臣,其衣色青翠,虽不显眼,却也自有一番风骨。

古人凡事皆以“九”为至高无上的象征,皇袍上绣制的九龙腾云,京师布局的九门巍峨,紫禁城中房屋数以九千九百九十九余间计。

年节盛宴之上,佳肴珍馐更是达九十九品之盛,乃至外邦朝贡,亦以“九白”之礼,彰显其诚。

众臣原本筹划,欲从宗室中遴选九位备太子,奈何便宜父亲一脉凋零,只得退而求其次,于旁系血脉中艰难挑选。

皇姑母的亲子蔫润知理所应当,其余五位备太子乃朝中老臣们呕心沥血、煞费苦心之果。

有的甚至远隔数代。

几位血脉远隔者皆自知身份,还算谨言慎行,不主动发问,不轻易应答,即便有所见解,亦不张扬夺目。

至于其内心真实所想,则无从窥探。

萧沁澜轻眨眼眸数下,试图驱散眼中的酸涩与困倦,目光缓缓扫过下方那些备太子的远亲。

或真或假的谦逊,野心勃勃的满面觊觎。

费心劳力啊……

户部尚书步出队列,躬身禀报:“明远太后,贤昭公主,自战事平息以来,国库日渐充盈,此乃天佑我明昭之兆。近年来,户部致力于开源节流,广开财源,同时又严加管理,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都察院亦是不遗余力,监督百官,使得国家财政透明公正,无有贪腐之虞……”

闻听此言,高堂之上的萧沁澜柳眉微挑。

这番话若出自乡间清正官吏之口,或许尚有几分可信。

但在此宗室云集、皇商富贾与官员众多的京师重地,“透明公正”四字,不过是用来安抚那些贫寒百姓的甜言蜜语罢了。

户部尚书未觉异样,继续言道:“因此,我户部在城池修复、道路重建等事务上,皆是全力以赴,力求质量上乘。民心渐稳,战后治安亦得以改善,两者相辅相成,实乃朝廷之福,百姓之幸……”

“好了,爱卿。”太后抬手打断了他的滔滔不绝,语气平和却又不失威严。

“如今我朝内外,确是一派繁荣,这自然离不开诸位卿家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,哀家与贤昭心中皆有数。卿家若有要事相商,但说无妨。”

言及名字,萧沁澜颔首低眉,重新坐正身姿,神情已恢复清明,之前的困倦与疲惫彻底烟消云散。

“太后明鉴,老臣斗胆直言。战后数年,王朝动荡未息,民心尚难安定,加之有识之士心绪不宁,科举之途因而受阻,致使人才选拔未能如常进行。老臣以为,如今我朝根基已固,然才德兼备之士或因不知进身之阶,而难以施展抱负,选拔国家栋梁实为当务之急,刻不容缓!”

太后并未立即作答,依循旧例,先向她征询,实则推脱。

“贤昭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?”

话音方落,满朝文武皆屏息以待,既已习惯于此等流程,又多了几分对她见解的期待。

科举搁置已近两载,今朝重提,并无突兀。

萧沁澜深知后宫生存之道,心中早有腹稿。

她沉吟片刻,俄而条理清晰地答道:“母后所言极是,儿臣以为户部尚书之议颇有道理。此事当需全面考量,广开才路,集思广益。既要确保王朝之安定,又要立足现实,兼顾未来,以良策促进王朝之繁荣与百姓之福祉,不负母后厚望,亦不负朝臣之才能。”

“贤昭此言,颇有道理。”太后微微颔首,庄严的凤冠珠翠轻轻碰撞,发出细碎之音,“户部卿家,依你之见,当如何施行此策?”

此番对话令众臣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失落,原本提起期望也随之彻底消散。

女子登基前所未有,但贤昭公主作为先皇唯一血脉,若其才德兼备,众臣亦愿鼎力支持,共守江山。

然公主性情温婉有余,而刚毅不足,除却丹青之术独步天下外,论及学识、才能乃至治国之道,皆显平庸,实乃……咳,烂泥……咳……

令人扼腕叹息。

户部尚书正色答道:“老臣以为,如今国家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,科举取士之事更应成为朝廷要务。为求公正无私,选拔人才之时,务必慎之又慎,精挑细选,以免有误国误民之虞。”

“户部所陈,确有其理。”国子监祭酒适时发声,“老臣斗胆建议,除科举之外,尚需选拔几位贤能之士,委以重任,以观其才,察其行。”

这“贤能之士”,便是暗指那些潜在的天子人选。

珠帘后,萧沁澜静观其变,饶有兴味。

如此早便显露党派之争,可并非好现象啊!

果然,太后语气中多了几分沉重。

“卿等以为,何人可担此重任?”

“大长公主之子醇亲王,品性纯良,学识渊博,实为上佳之选。再者,定国公府上的大公子与二公子,亦是青年才俊,可堪造就。”

户部尚书一番话,看似公允,实则所提之人中,除却醇亲王蔫润知确为宗室外,其余皆不过是权宜之计,用以平衡各方势力。

可惜,那忠勤伯行事乖张,对大长公主嫡子冷淡有加,反而宠溺小妾之子,实乃家门不幸,令人不齿。

至于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,莫过于贤昭公主与醇亲王结合所诞之皇子,方能确保血脉纯正,国祚绵长。

眼下贤昭公主已届桃李年华,却仍待字闺中,未曾婚配,继承大统之事,遥遥无期啊……

老臣们暗自盘算,目光交汇间,皆已明了彼此之意。

贤昭公主虽温婉端庄,然于朝堂之上,言辞间多有回避,只能待至朝会结束,以期于乾清宫中同太后详议。

大事未定,太后圣明,以防外间非议,召几位尚书及内阁重臣至乾清宫共商。

萧沁澜因学业所累,未能随行侍奉。

彼时已至中秋之后,依循古制,乡试定于八月,会试紧随其后于二月,至于殿试,则定于春暖花开的三月。

岁月如梭,转眼间又是一载将尽。

时至夏末秋初,金风送爽,乡试如约而至。

与此同时,朝中另一桩大事亦掀起轩然大波,群臣各执一词,争论不休。

今日课业既毕,几位备太子相约聚饮小酌,以叙同窗之谊。

“沁……澜……”蔫润知轻声细语,尾音悠长,二字间,满是柔情与试探。

萧沁澜近日来与他刻意保持距离,每遇相聚,不过客套寒暄,那份明显的疏离他已敏锐察觉。

是以,今日课散之后,他毅然决然地拦住了她的去路,踌躇良久,心中几经思量,终是鼓起勇气,目光闪烁,双手交叠,搓捻不已,言语间满是忐忑。

“沁澜对于未来夫婿,心中可有成算?所期所盼,又是何许人也?我……对未来娘子并无苛刻之求,无论其志在四方,抑或安于室内,皆能欣然接纳。再者,吾心坚定,定不负卿,断不会如世间某些男子那般,纳妾蓄子,伤人心神。”

“润知此言,倒是直白得紧。”陆墨凌手执新开张铺子的精美小食,递予萧沁澜,笑中带谑。

蔫润知脸颊微红,偷偷瞥了她一眼,移开目光。

陆承韫立于后方,慢条斯理地整理着桌面书籍,对前方二人对话恍若未闻。

一年来,朝中大臣们似乎将催婚视为了己任,而萧沁澜刚过十八,对此颇感无奈。

她轻抿朱唇,“蔫哥哥,你可曾想过,若我当真下嫁,那驸马之位,又将是何等境遇?”

“不能觊觎那至高无上的位置,我心中自是明了。”蔫润知立刻表明心迹。

萧沁澜深知他对自己的情感真挚,回想往昔战乱岁月,二人年纪相仿,日日相伴,品茗论道,共游山水,更在战场上并肩作战,收复失地,斩杀敌寇。

相比之下,她们之间的关系远较其他更为深厚。

“驸马实则为朝堂工具。为防外戚干政,即便身负诸多名分,亦需处处避嫌。亲王之位无望,更遑论继承大统。试问天下慈母,谁愿见子女如此牺牲,自毁前程?”

言及母亲,蔫润知黯然垂首,“可朝中诸公,皆无异议。”

陆墨凌面色一凝,片刻后又恢复那和煦之态,笑道:“罢了,以沁澜之尊贵,终身不嫁亦无人敢置喙。沁澜妹妹,你说是也不是?”

萧沁澜轻抚书卷,整理完毕,起身掠过三人,神色淡然,嘴角挂着一抹惯常的无辜与无奈。

“我身微力薄,言轻语微。如今天下承平,百姓安居乐业,我得以锦衣玉食,不复往昔颠沛流离之苦,已是心满意足。”

作为自幼相伴左右的挚友,他们自是深知她那不争不抢、淡泊名利的脾性。

陆墨凌亦随之起身,“你心怀天下,从不为一己之私。所思所行皆系民众之福祉。这等胸襟,我心知肚明。”

此言方落,前方的陆承韫忽而发出一阵轻笑,引得众人纷纷侧目。

他抬眼望向萧沁澜,目光交汇,“时辰不早了,若再耽搁,恐宫门将闭,归途不便。”

夜幕低垂,宁安宫内烛光摇曳,纱幔轻垂,万籁俱寂。

忽然间,光影摇曳,门扉悄然开启,发出细微的“吱呀”声响,一袭黑衣之人弓身潜入,动作谨慎而迅速。

门外,守夜的宫女已悄然无声地倒在地上,不省人事。

门扉未及合拢,黑衣人已疾步如飞,直奔床榻而来。

他猛地掀开床幔,高举匕首,欲图一击毙命。
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黑衣人却似被无形之力所制,手臂僵直在半空,身形一晃,连一声痛苦的呻吟都未及发出,便已踉跄倒地,气绝身亡。

待一切妥当,萧沁澜自门外缓缓步入,从容不迫。

床上的宫女瞬间跪地行礼,“主子,刺客已除。”

萧沁澜端坐于贵妃榻上,拢了拢披风,眉眼慵懒,漫不经心,“太后前往佛寺礼佛了?”

“禀主子,太后今晨已启程前往佛寺,随行之人来报,现下已安居于禅房之中。”

“告诉众人,需加倍小心,务必确保太后周全,她尚有用。”

“是。”

屋内一时静默,唯余烛火“噼啪”之声。

萧沁澜偏首望向那倒地的黑衣人,“也不知是前朝叛逆,还是本宫那些好叔叔婶子……”

宫女愈发低垂着头颅,不敢有丝毫回应。

“罢了,此事交由锦衣卫指挥使处理便是。告诉他们,不可扔于乱葬岗,分尸碎身,本宫不喜。就……寻个山谷,墓碑便不必立了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